最新案例
分类

攻坚克难的经典诗篇“云开·全站app登录app”

发布时间:2024-09-21 03:46:08    浏览:454

[返回]
本文摘要:——“关注三北、精彩回眸”系列报道之二中国绿色时报8月11日报道一个国家要启动大型生态工程建设,需要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,这是国际惯例。

——“关注三北、精彩回眸”系列报道之二中国绿色时报8月11日报道一个国家要启动大型生态工程建设,需要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,这是国际惯例。三北工程启动于1978年,当时我国人均收入仅为300美元左右;直到2000年,我国年人均收入才提高到1000美元。这意味着,三北工程是在超越国情、整整提前20多年时间开始建设的,天生就存在着种种困局需要破解和超越。

经济基础薄弱是工程面临的最大难题。事实上,三北工程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初级阶段的国情财力不足,投入不足,尤其是中央投资明显不足。数据显示,三北工程一期、二期、三期工程(1978年至2000年)中央总投资为16.3亿元,仅占工程总投资的22.4%。

一、二、三期工程平均每公顷投入分别为54.15元、58.65元、120元,这对于以干旱、半干旱地区为主要建设区域的三北工程来说,其投资标准远远低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。进入四期工程建设以来,虽然国家加大了防护林建设力度,每公顷补助增加到1500元。

但随着两工的取消、地方配套困难以及造林成本猛增等因素的影响,投入不足仍然是工程建设进展缓慢的突出因素。据调查,当前三北工程每公顷造林需投入4500元~7500元。为破解资金不足的瓶颈,三北工程长期执行国家补助、地方配套、群众投工投劳的建设机制,把国家重点工程交给农民办,交给社会共同办,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三北工程建设之路。三北工程作为国家最早启动的林业重点工程,建设、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,三北工程在攻坚克难、创新突破中不断探路,不断升华。

一期工程始于改革开放之初,国家投资非常少,在许多地方,农民造一公顷林所得的造林补助费只能买回10个烧饼,钱少怎么办?三北工程建设的秘诀是林业既要靠投资,也要靠宣传。用我们的成就鼓舞我们,用我们中的典型教育我们,通过全体人民的觉悟和奋发而推动工程建设。将提升防护林的生态功能、治风沙保水土作为建设的主基调。

遵循这一基本思路,工程建设出现了三个突破、一个改变。一个突破是以防护林为主体,多林种相结合,突破了过去在三北地区片面强调营造用材林的做法。第二个突破是实行网带片相结合,突破了过去单一发展林带的旧模式。第三个突破是实行乔灌草结合,在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以灌木为主,突破了过去栽树就栽乔木的老框框。

一个改变是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人工造林的思想和做法,实行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并重。同时确立了重点投资重点建设的指导思想,确定194个县为重点建设县,通过实施主体工程和区域工程相结合,将70%的国家专项投资和70%的建设任务安排到这些县,重点开展了以营造农田防护林、牧场防护林、重点地区防风固沙林、水土保持林为主体的防护林建设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
1986年到1995年是三北二期工程建设时期,为进一步调动群众投身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,工程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指导思想,即以实现生态效益为主,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。重点安排毛乌素沙地、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工程等5个重点生态工程的同时,将山西昕水流域6县和陕西永寿县、内蒙古科左中旗、甘肃省景泰、古浪县等确定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示范区,把防护林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、农民脱贫致富有效结合起来,有力地促进了三北地区生态经济兼用林的发展,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。

在建设过程中,做到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,通过生态经济林的建设,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,增强防护林建设的经济活力,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,增强了各级领导和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,破解了国家投入不足群众动力不足的问题,挖掘了工程内部的效益,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能力。1996年到2000年是三北三期工程建设时期,工程的指导思想是集中资金、重点突破,在东北三省和京津两市及在陕、甘、宁、青、新、晋、冀、内蒙古八省(区)建成73个县级防护林体系。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,三北工程调整了管理体制、营造林机制和投资模式,创造了更加有利于工程建设良性发展的环境。

发展非公有制林业、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的实施,明确了林地的使用权,放活了林地经营权,落实了林木的处置权。并对个体造林、育林大户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和必要的信贷支持,许多地方出现了大户、联户造林、租赁造林、购买四荒造林、股份制造林和股份合作制造林等多种民营林业的发展形式。

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,而且激发了各行各业参与工程建设的热情,吸引了社会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工程建设。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工程建设投资不足的状况。三北四期工程即2000年之后,虽然国家投入开始增多,但2006年两工制度取消后,工程失去了最主要的投入,其他投入难以在总量和结构上替代两工投入,这使完成规划任务难度增加。

2008年底金融危机,中央实施拉动内需战略,新增三北工程15亿元投资,地方政府、社会力量对林业建设的投入也随之空前增加,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所缓解。这一时期,根据国家批复三北工程建设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基本要求,在工程建设中将国家下达投资和安排建设任务的70%以上用于防沙治沙,为此,在坚持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下,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,推进两个转变。一是质量概念的转变,从过去注重成活成林、面积数量,转向实现生态效益最佳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优。

二是管理模式的转变,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中,把着力点放在研究政策、制定规则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、搞好服务上,把侧重点放在调整管理模式、推行先进的管理方法上,实现了行政推动与政策调动相结合,政府决策与建设者自主决策相结合,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。近几年,根据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,在工程建设中开展了新农村试点、农防林更新改造和重点农区、重点沙区和水土流失区的高标准防护林建设。

三北工程持续发展至今,难题一个接着一个,可三北人并没有遇难则止,而是想尽办法克难攻坚,在32年的岁月里,三北工程为我国生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探索了工程建设的发展路径与模式,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及其他工程建设树立了光辉典范。


本文关键词:云开·kaiyun官方网站,开kaiyun全站,云开·全站app登录app,云开kaiyun官方网站登录,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

本文来源:云开·kaiyun官方网站-www.spdanee.com

搜索